当前位置 >>
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固木华 笃行致远
在悠悠的丝绸之路上,在广阔的甘肃大地间,在美丽的金城兰州,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闻名遐迩。
风云历练,时光流转。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经走过20年的发展之路。20年风雨沧桑,20年砥砺前行。他们怀抱憧憬和梦想,默默无闻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时间追溯到1999年,兰州大学陈怀录教授带领张旺锋、董晓峰、杨永春、迟守乾、常跟应、蒲欣冬等中青年教师承担了甘肃定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工作,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共用一台电脑,完成了80多万字的《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以甘肃定西地区为例》的专著。原定西地区专员刘立军一行被兰大人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如此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所感动。该项研究受到了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促成了定西地区与兰州大学达成《关于加强交流与科技合作的协议》。陈怀录教授和时任资源环境学院党总支书记石生仁研究员也获得定西地区地委、行署授予的“校地合作突出贡献奖”。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在科学研究方面,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学校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秉承兰州大学“作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宗旨,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在保持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与地方经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全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经过20年的栉风沐雨,20年的创新发展,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已形成了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合作精神强的规划设计与研究队伍。
二十年来,规划院共承担国家级、省级,地方服务项目600多项,完成了遍布甘肃省14个市(州)的城乡统筹规划、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景观规划以及村庄规划等各级各类规划项目,发表SCI论文30多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中文专著16多部,为甘肃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也为兰州大学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在人才培养方面,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坚持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始终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已任。
规划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培养了200多名城市规划方面的人才,分布在全国各地有关城市规划院、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并成为骨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该院在规划科研工作基础上,已构建成熟的规划设计平台,可作为资环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实习基地和城市规划硕士点实习基地。
科学研究是创新的翅膀,人才培养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以科研为基石,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规划院正构筑着美好的城市风景和生活的温暖。
良好的信誉,超凡的实力,严格的管理,精心的规划设计,让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该院积极参与甘肃精准扶贫实践,2014年完成的《甘肃(临洮-太石)跃雅森生态农庄示范园总体规划》,把临洮县太石镇三益村打造成一个集现代农林业、观光旅游、休闲运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真正成为兰州的“后花园”和“菜篮子”。2015年和2016年,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先后两次到访三益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充分肯定这一积极创新扶贫攻坚的思路和举措。
规划是立体的文化,设计是凝固的艺术。每一个规划设计,都包含着不同思想、不同的地域历史与文化。每一个规划设计,都在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潜心探索、运筹帷幄中,承载着城市明天的人居理想,描绘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美好蓝图。
专业如金,奋楫笃行。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现已形成以规划设计为主,各专业技术力量相互配套的专业体系。顺应时代发展,该院继续坚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求真创新,诚信服务”的精神,不断创新规划理念,提升设计水平,在空间规划、土地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镇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和咨询等方面,将继续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综合性规划研究、咨询、设计机构。
能者筑纪,智者筑新,行者筑梦。创新和发展是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他们直面挑战、披荆斩棘的开拓精神体现,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怀揣梦想和愿景,他们运用大手笔,以大地为纸,勾画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筑梦蓝图;他们胸怀大志,励精图治、苦干实干,以创新为弦,弹奏着一曲曲壮丽的发展之歌。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路芳华,无问西东;心之所向,一苇可航。
奋勇向前的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远见卓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去拥抱明天的奇迹。